想要快速完成个人的资本原始积累,不仅需要有具体的执行策略,还需要对经济规律、社会结构,以及人性有深刻的理解。

以下是我整理好的框架,涵盖了哲学、经济学,以及现实操作层面的思考,希望对你有一点启发。

**第一,理解“原始积累”的深层逻辑**

马克思的洞见里说,原始积累的本质是“生产资料的集中”,而不仅仅是钱的堆积。

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控制能持续产生收益的资源(如技术、流量、股权、知识产权等)。

而在数字经济时代,生产资料可能是:数据(如私域用户池)、算法(自动化赚钱系统)、注意力(社交媒体影响力)等等。

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问题,就是你积累的是“死钱”(存款)还是“活资本”(能增值的资产)?

**第二,社会结构中的套利机会**

说白了就是普通人翻身跨阶层还有哪些机会,用高深莫测的语言表达,就是阶层流动性的窗口有哪些?

1、技术变革期(如AI、新能源):新贵取代旧富(可以对比1990年代下海潮与2020年的短视频红利)。

2、政策红利:一带一路、乡村振兴中的补贴与资源倾斜(比如某些地区的跨境电商有税收优惠等)。

3、认知差:利用信息分层赚钱(例如:二三线城市对AI的认知滞后于一线,就可以做布道者获利)。

以上这三点只要抓住一个就够用了,即使是成年人也不能全都要。

2014-2016年比特币矿工、2020年口罩倒爷的本质,都是典型的抓住社会系统突变时的资源错配。

**第三,利用行为经济学驾驭人性**

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,人性就是财富密码,掌握人性漏洞并加以利用,你想穷都难。

这里老杨给你总结了三点,肯定够你用:

1、上瘾模型:设计让用户持续付费的产品结构(例如游戏氪金、知识付费的“进阶课程”等)。

2、恐惧变现:健康焦虑(体检套餐)、教育焦虑(少儿编程课)、财富焦虑(理财训练营)。

3、社交货币:提供可炫耀的虚拟价值(例如NFT头像、某红书打卡滤镜等)。

实操建议:

如果你无法创造需求,就去放大现有的需求(例如:同样的保健品,用“长生”话术会比“健康”话术溢价300%)。

**​第四,资本积累的残酷法则**

想要有所作为,就一定要有零和博弈意识。

在存量市场中,你的收益必然来自他人的损失(如股市收割散户、房东赚取租客劳动力的剩余价值等)。

再有就是知道并且会运用合法掠夺。

1、通过垄断局部供给(比如控制小区的快递驿站)

2、运用规则漏洞(比如利用跨境电商的退税政策)

道德悖论:

清高者往往都停留在“勤劳致富”的这一层面,而原始积累常常伴随着灰色操作(参考《华尔街之狼》的粉单股票销售话术)。

**第五,终极心法:反脆弱的财富观**

不要追求“赚钱”,而要追求“选择权”。

例如:学编程不是为了打工,而是为了未来能开发自己的产品。做自媒体不是为了接广告,而是为了拥有随时启动业务的流量。

相比存款,更应该积累自身的隐形资产,能跨行业迁移的能力(比如谈判技巧)和黑天鹅事件中的避险能力(比如2022年懂得换美元的人)。

尼采哲学的应用:

在混乱中获益——当多数人恐慌时(比如行业裁员期),正是低价收购资源的好时机(比如接手倒闭工作室的设备/客户名单等)。

**第六,现实路线图(3个阶段)**

1、生存阶段(0-50万):

目标:完成“生产工具”的积累(比如学会高收入技能、搭建自动化获客系统)。

手段:时间换钱,但必须确保每小时收入持续上升(从10元/小时到100元/小时)。

2、裂变阶段(50-500万):

目标:把已验证的模式标准化、规模化。

手段:用资本雇佣劳动力(如外包团队)、用流量杠杆放大收益(信息流投放)。

3、资本阶段(500万+):

目标:从“卖时间”转向“卖规则”(如制定行业标准、玩资本游戏)。

手段:参股潜力项目、操纵局部市场供需(如囤积某原材料倒逼涨价)。

**老杨为你推荐的深度研习资料:**

书籍:《资本论》(第一卷原始积累篇)、《黑天鹅》、《债务:第一个5000年》

影视:《亿万》(Billions)第一季、纪录片《美国商业大亨传奇》

​现实观察:研究黄光裕、孙宇晨等争议人物的第一桶金路径。

真正的原始积累,本质上是认知碾压+执行力+道德灵活性的三元博弈。

那些教科书不会告诉你的秘密是:历史上绝大多数的第一桶金,都带有原罪色彩。

关键在于完成积累后如何洗白和转型(参考某港商早年走私后转做地产的经典路径)。

来自公众号:格物致金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